活性炭吸附技術適合應用在廢水深度處理中,用以去除廢水中難降解有機污染物(POPs)。不同的原材料對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孔徑分布有很大影響。本實驗通過簡易活性炭選用方法選取了4種活性炭進行研究。苯酚值和碘值表征活性炭對于小分子有機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甲基藍值和丹寧酸值分別表征對中型分子和大型分子的吸附能力。4種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
本研究以焦化廠生化出水為研究對象,分別考察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和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工藝的深度處理效果,通過吸附容量實驗和微型快速穿透(MCRB)實驗考察它們對焦化廠生化出水中3種有機成分(以芳香基團有機物UV254、顏色度VIS380及總體有機物COD為表征)的吸附容量和處理能力,從而選擇適宜該廢水的炭型,探討混凝沉淀對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響,評價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工藝對于該廢水回用處理的可行性;同時提出長期使用的炭塔內自然生物降解作用可以彌補在實際應用時<100%利用率所增加的活性炭消耗量,進一步降低處理成本。研究結果表明:
(1)活性炭吸附處理焦化廠生化出水,出水COD可以達到100mg/L以下,但費用較高。使用煤質活性炭的性價比最高。
(2)材質相同的炭型由于活化方式等生產工藝的不同,其吸附性能也不同,因此在實際應用之前應對炭型進行篩選,確定最適宜的炭型以提高處理效果和降低成本,4項性能指標可以準確評價炭型的吸附性能。
(3)混凝沉淀作為預處理手段,不但降低了活性炭的有機負荷量,而且提高了對進水中有機成分的吸附容量。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技術處理焦化廠生化出水能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可以作為個別生產或生活用水重復使用,降低處理費用。
(4)長期使用混凝強化活性炭吸附工藝時,活性炭塔提供了微生物生長的良好環境,大部分已吸附的POPs及其他有機物有可能被降解,達到生物活性炭的功能,大幅度降低活性炭消耗量,進一步降低處理費用。